時代:西周晚期(公元前九世紀中葉~公元前 771 年)
規格:長 39.2 厘米,通高 37.5 厘米。
器形與紋飾:酒水調合器。盉蓋內鑄有做器者的名字「它」,因而稱為它盉。盉頂上鑄有一雙目炯炯、雙翅微張的臥鳥,盉前有一長頸獸頭為流,後有回首顧盼的龍為扳手。
龍形流管細長,龍角曲折,張口瞠目,四足屈曲緊貼流壁。鋬為回顧式立體龍紋,曲角吐舌,尾巴上卷。蓋作鳩鳥形,鉤啄,張翼,短尾,尾部繫有活鏈和肩部的系相套鑄。
腹呈扁圓鼓型,股側飾連續式鱗紋,鼓面中部飾渦紋,周以重環紋和斜角雲紋各一圈。這是西周晚期造型特殊的一種盉,僅見數例。《中國青銅器定級圖典》中將其定為一級品。《神韻與輝煌 — 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鑒賞(青銅器卷)》一書中把其定位於國寶青銅器。
此物物件名称:它盉
历届成交记录:它盉僅見數例,其珍稀程度可見一斑。在《中國青銅器定級圖典》中,它被定為一級品;《神韻與輝煌 — 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鑒賞(青銅器卷)》一書也將其定位於國寶青銅器。
然而,在收藏拍賣市場上,直接可查的它盉成交記錄相對有限。青銅器的拍賣成交情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市場環境、藏品來源與傳承、品相保存狀況等。從整體青銅器拍賣行情來看,近年來,高古青銅器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屢創高價。例如,2017 年 7 月 15 日,西泠印社 2017 年春拍現場,「西周宣王五年青銅兮甲盤」最終以 1.85 億元人民幣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為 2.1275 億元,刷新中国古董藝術品拍賣紀錄。2022 年 9 月 20 日,紐約亞洲藝術周蘇富比重磅青銅器專場「權命/征榮:吉金鑄國」舉槌,其中西周昭王時期的「馭簋」寬 30.6 厘米,成交價達 5008.4 萬美元。
若有它盉參與拍賣,鑒於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稀缺性以及精美的工藝,預計也會在拍賣市場上引發藏家的激烈角逐,拍出令人矚目的價格。其成交價格很可能會參考同類珍稀西周青銅器的市場行情,同時結合自身的保存狀況、傳承有序性等因素綜合確定。但具體成交價格需依據實際拍賣時的市場環境與競爭情況而定,在當下青銅器收藏熱度持續上升的趨勢下,它盉有望創造出不凡的拍賣成績。

它盉铭文

青銅盉的歷史
盉是調酒器,也是溫酒器。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在商末周初,盉是作為酒器組合在禮器之中的。西周中期盉的功能發生了變化,開始與盤相配,從盤盉的組合來看,盉主要是盛水的,它與酒器組合,用水以調和酒。
盉在各時代形制有所區別,商代盉多數是款足(空心足),周代盉就是款足折口,而多四足盉,春秋戰國出現了圓腹,有提梁盉。商代盉的基本形制有頂流袋足式、頂流有頸袋足式、頂流袋足方體式、小口瓠形圓式、大口寬腹圓足式、提梁壺形三足式;西周時期承襲商代舊制,也有些變化,有大口短梨形三足式、大口長梨型三足式、長短圓腹三足式、高體多檔式、低體為檔式、長方體長流式、短頸鼓腹柱足式;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形制有低體斂口廣肩短足式、扁圓體四足式;春秋晚期至戰國大都是新形制,提梁形制盉增多,有小口廣肩提梁盉、短頸廣肩式、短頸寬肩式、提梁鳥頭流三足式、方體圈足式、平口鬲式等。它盉是西周晚期獨特的青銅盉,有著很高的價值。
3 它盉所承載的文化信俗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候墓地 31 號晉獻侯稣夫人墓地 1993 年也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盉:鳥蓋人足盉,高 34.6 厘米,身徑 20.6~21.8 厘米,現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扁橢圓體曲流形盉,頂有長方形口,口沿外侈,上為圓雕的振翅鳥形蓋,以熊形鏈與器相連。器前有昂首曲頸的龍首形流,後為獸首形鋬。器足為兩個裸體的半蹲人形,身前傾,背負器身,形象極其生動,非常逼真傳神地表現出這兩人負重時的姿態。盉身兩側飾三周圓形紋飾,中間是蜷曲的團龍紋,其次是一周鱗紋,外圈是斜角雲紋。盉身上部飾體軀相交的龍紋,有細雷紋為地,兩側為鱗紋。這件盉造型別致,構思奇特。鳥蓋人足盉和它盉在紋飾和形制方面有著相似的地方。

鳥蓋人足盉
它盉和鳥蓋人足盉,都是極高地位的反映,起碼是貴族所用之物。西周是特別注重禮制的時期。青銅器不僅擔當實用功能,而且還作為禮器使用。不同的青銅器組合,代表了不同的地位和禮制。在《禮記・曲禮下》中有這樣的記載:「凡家造,祭器為先,犧賦為次,養器為後。
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為宮室,不斬於丘木。大夫、士去國,祭器不逾竟。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大夫、士去國,逾竟,為壇位鄉國而哭……」從這些記述來看,當時對於使用祭器或禮器的具體要求是:家中製作器物,首先考慮祭器,最後才是生活用器;有田地的自由農民可以做祭祀穿的衣服,無田地(奴隸)不能擁有祭器,擁有祭器者即使貧困也不賣掉祭器,
即使寒冷也不能穿祭祀用的服裝;(貴族)營造宮室不能伐取祖宗墳丘上的樹木,貴族離開自己的封地,祭器不能離開所在地,大夫寄放祭器在大夫家中,士寄放祭器於士家中等。這些都明確規定了擁有祭器者的行為,也直接導致了器物不能隨便離開故土而被埋在窖藏中的情形出現。鼎、卣組合是最高等級的禮制,盉一般和盤、匜組合,也是高等級的禮制,鳥蓋人足盉出土於晉侯夫人墓就是佐證。
它盉和鳥蓋人足盉都是西周時期鳥崇拜的物質反映。關於鳥崇拜,一般可分為圖騰崇拜、神話崇拜。鳳鳥成為中華文化最主要的圖騰就是鳥崇拜的反映。儘管這兩件青銅器上的鳥造型不是鳳鳥,而更像水鳥,但是在古代文化中鳥與鳳有密切的聯繫,被當作美麗和幸福的化身,西周時期鳥崇拜達到了一個高峰。
它盉和鳥蓋人足盉精美的器形和紋飾反映了西周時期高度發達的青銅冶鑄業。
4 結語
西周青銅器在陝西周原遺址區域出土最為密集,周原即今扶風、岐山兩縣交界的北部山前沖積平原地區。據不完全統計,自新中國成立後,在扶風、岐山兩地共發現西周青銅器窖藏百餘處,埋藏器物的年代從早期到晚期都有,窖藏的出現是西周晚期社會各種矛盾不斷激化引起動盪的結果。現有考古資料表明,周原地區作為周文化肇始之地,居住著眾多姬姓和其他姓氏的貴族,其中還有一部分歸順或被遷徙來此地的商室貴族,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取得封地,過著安逸奢侈的生活。有專家研究認為,周原作為西周建立前的都邑所在地,具有極強的包容性特點,即使後來國都東遷豐鎬後,這一地區依然是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之一。貴族的集中分佈為窖藏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所以在這一地區的墓葬和窖藏遺留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毛公鼎、散氏盤、大克鼎、它盉等重器就是其中的代表,更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繫人:多祿泰鄒生
Tel/Whats app:+852 51425289
email: dcy8758@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