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玉器發展的漫長星河中,清代乾隆時期無疑是最為璀璨的一段。彼時,國力鼎盛,四海昇平,帝王對玉器的極致推崇催生了「乾隆工」的輝煌時代。在眾多傳世的乾隆玉器中,白玉雕童子洗象擺件以其溫潤的玉質、精巧的工藝與深厚的文化寓意,成為承載時代氣象與審美意趣的經典之作,既是宮廷造辦處巧匠們的智慧結晶,亦是清代「以玉載道」文化傳統的生動注腳。

一、玉料天成:帝王審美的材質表達

乾隆朝玉器的卓越,首先源於對玉料的極致追求。為雕琢出最上乘的玉器,乾隆皇帝不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從新疆和田開採優質玉料,經萬里跋涉運往京城。一件頂級的乾隆白玉擺件,其玉料往往具備「白如截脂」「質如凝脂」的特質 —— 色澤純淨溫潤,無雜色、無绺裂,透光可見細膩均勻的玉質結構,觸之則手感細膩油潤,盡顯「君子比德於玉」的溫潤之性。


清乾隆白玉雕童子洗象擺件所選用的白玉,多為和田上等籽料或山料中的精品。籽料因歷經河水千萬年的沖刷,質地更為緻密溫潤,表面常帶有天然的「汗毛孔」與皮色,巧匠往往會保留部分皮色作為點綴,形成「俏色」之美;而山料中的優質白玉,色澤潔白均勻,塊度更大,適合雕琢造型複雜的擺件。無論是哪種玉料,均需經過嚴格的篩選,只有符合「色白、質純、性潤」標準的玉料,才能進入宮廷造辦處,用於製作供帝王賞玩的擺件 —— 這種對材質的嚴苛要求,不僅是乾隆朝國力強盛的體現,更暗含著帝王對「至純至美」的追求。

二、匠心獨運:「乾隆工」的工藝巔峰

「乾隆工」向來以「精、細、巧、雅」著稱,而童子洗象擺件正是這一工藝標準的完美載體。一件完整的擺件,從設計到完工,需歷經相玉、畫樣、雕琢、打磨等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


在造型設計上,童子洗象擺件往往遵循「寫實與寫意結合」的原則。大象的形象刻畫尤為精妙:身躯肥碩飽滿,線條流暢自然,肌肉的起伏、皮膚的皺褶均刻畫得栩栩如生,甚至連象牙的紋理、耳朵的薄厚都力求逼真;而童子則多為圓臉胖身,神態天真活潑,或手持毛刷為大象洗浴,或攀爬於大象背上嬉戲,姿態靈動,充滿生活氣息。這種「大象」與「童子」的組合,並非隨意為之,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意象組合」—— 大象象徵著穩重、吉祥,童子代表著生機、傳承,二者結合,既符合視覺審美,又暗含深層寓意。


在雕琢工藝上,「乾隆工」的「細」體現得淋漓盡致。匠人们善用「圓雕、透雕、浮雕、線刻」等多種技法,層層遞進地塑造形象。例如,大象的身躯採用圓雕技法,立體感十足;童子的衣紋則用細膩的線刻勾勒,衣褶的飄逸感躍然玉上;而擺件底部或側面的海水紋、祥雲紋,則多以浮雕或透雕呈現,既豐富了視覺層次,又起到了平衡構圖的作用。尤為難得的是,「乾隆工」追求「無一處不精工」,即便是擺件的背面、底部等不常被關注的部位,也同樣打磨得光滑細膩,無絲毫粗糙之感 —— 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正是「乾隆工」超越歷代玉器的關鍵所在。


打磨環節同樣是「乾隆工」的點睛之筆。一件童子洗象擺件,需經過反復的打磨拋光,直至玉面呈現出溫潤的「油脂光澤」,而非刺眼的「玻璃光澤」。這種打磨效果,既凸顯了白玉的天然質感,又讓整個擺件顯得溫潤內斂,符合文人雅士與帝王的審美趣味。

三、寓意深遠:玉器中的文化密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器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工藝品」,而是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文化載體」。清乾隆白玉雕童子洗象擺件的文化寓意,主要體現在「諧音」與「象徵」兩大層面。


從「諧音」來看,「象」與「祥」諧音,因此大象自古以來便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而「洗象」的「洗」與「喜」諧音,「童子」則與「子嗣」「傳承」相關。二者結合,「童子洗象」便衍生出「喜得吉祥」「子孫吉祥」等寓意,寄託著人們對家族興旺、福祿綿長的期盼。對於乾隆皇帝而言,這種寓意尤為重要 —— 作為王朝的統治者,他既希望國家長治久安、吉祥太平,也期盼皇室子嗣興旺、血脈傳承,因此這類擺件不僅是賞玩之物,更暗含著對王朝繁榮穩定的祝福。


從「象徵」來看,大象的「穩重」「長壽」與帝王追求的「長治久安」「國運綿長」高度契合。在清代宮廷文化中,大象常被視為「瑞獸」,宮廷儀仗中甚至有「象駕」,象徵著皇權的穩固與威嚴;而童子則象徵著「生機」與「希望」,代表著王朝的未來與傳承。因此,童子洗象擺件在宮廷中,既是帝王日常賞玩的「雅器」,也是彰顯皇權、寄託治國理想的「禮器」。


此外,「洗象」這一題材還與佛教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佛教中,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象徵著「大行」(即實踐佛法的行動力),而「洗象」則有「洗去塵垢、淨化心靈」之意。乾隆皇帝崇信佛教,對藏傳佛教尤為重視,因此這類擺件也暗含著「修行向善」「清淨自心」的宗教寓意,體現了帝王「以佛治心」的統治智慧。

四、成交案例:傳世珍品的市場價值

清乾隆白玉雕童子洗象擺件因其稀缺性、藝術性與文化價值,一直是拍賣市場上的「寵兒」。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古代玉器認知的加深,這類珍品的成交價格屢創新高,成為衡量清代玉器市場價值的重要標桿。

案例一:香港蘇富比 2018 年春季拍賣會

拍品名稱:清乾隆 白玉雕童子洗象擺件
尺寸:高 15.2cm,長 20.5cm
玉質特徵:和田白玉籽料雕琢,玉色潔白溫潤,局部保留天然棗紅皮色,玉質細膩無绺裂,油脂光澤濃郁。
工藝與品相:採用圓雕、透雕、線刻等技法,大象身躯飽滿,象牙潔白,耳朵下垂,神態安詳;童子手持柳枝,立於象背,衣紋飄逸,面帶笑意;底部雕刻海水紋,寓意「四海升平」。擺件保存完好,無修復痕跡,底部刻有「乾隆御製」四字篆書款。
成交價格:港元 28,600,000(約合人民幣 24,500,000 元)
成交原因:此件擺件玉料為上等和田籽料,且帶有天然皮色,極為難得;「乾隆御製」款識表明其為宮廷造辦處監製的御用之物,傳承有序;工藝精湛,寓意吉祥,符合高端藏家對「乾隆工」玉器的收藏標準。

五、結語:玉擺件中的時代縮影

清乾隆白玉雕童子洗象擺件,以一塊溫潤的白玉為媒介,將帝王的審美、匠人的智慧與民族的文化信仰融為一體。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更是乾隆朝「康乾盛世」的縮影 —— 國力的強盛,讓帝王有能力追求極致的物質享受;文化的繁榮,讓玉器承載了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匠人的精工,讓「乾隆工」成為中國玉器史上不可逾越的巔峰。


如今,這些傳世的玉擺件靜靜陳列於博物館或藏家的展櫃中,它們溫潤的光澤穿越百年時光,依舊能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輝煌與雅致。而其在拍賣市場上的高價成交,不僅是對其藝術價值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最好詮釋 —— 正如玉之溫潤不朽,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在這些傳世珍品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上述文章從多維度展現了該擺件的價值與市場表現。若你想針對某個部分深入探討,比如更詳細分析「乾隆工」的具體技法,或補充其他成交案例,歡迎隨時告知。

聯繫人:多祿泰鄒生
Tel/Whats app:+852 51425289
email: dcy8758@gmail.com

股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