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帝王,鈕上乾坤!楊玉璇制鈕壽山田黃石太獅少獅鈕方章:方寸印章裡的千年文脈
當一方壽山田黃石印章在燈光下泛起溫潤的「橘皮黃」光澤,印鈕上一大一小兩隻獅子毛髮畢現、神態靈動,彷彿下一秒便要從石上躍出 —— 這便是清代雕刻大師楊玉璇的經典之作壽山田黃石太獅少獅鈕方章。它以「石中帝王」田黃石為骨,以「太獅少獅」為魂,以楊玉璇「化腐朽為神奇」的刻刀為筆,在方寸之間演繹出「權力與傳承」的東方美學,既是印章中的稀世珍品,更是承載著千年文脈的「石上史詩」。


一、田黃之尊:「一兩田黃三兩金」的天然傳奇
要讀懂這方印章,首先要敬畏它的「材質基因」—— 壽山田黃石。產自福建福州壽山鄉田坑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最珍稀的品種,被譽為「石中帝王」。其珍貴之處,在於「天選之姿」:它是花崗岩風化後,礦石碎屑經雨水沖刷、土壤浸潤,在田地里沉澱數百萬年形成的,不僅質地細膩如凝脂,還自帶獨特的「蘿蔔紋」「紅筋」「格紋」,宛如大自然在石中繪製的密碼。
田黃石的顏色以「橘皮黃」「雞油黃」為貴,這方太獅少獅鈕方章便呈現出濃郁的橘皮黃,色澤均勻飽滿,在自然光下泛著柔和的油脂光澤,用手摩挲,溫潤順滑,毫無生澀之感。更難得的是,它「無裂無格」,通體純淨,是田黃石中的「完美品」。要知道,田黃石的形成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多數原石存在裂紋、雜質,能製成方正印章的大料更是鳳毛麟角。如今,壽山田坑早已封礦,優質田黃石存量銳減,「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早已過時,頂級田黃石的單價甚至遠超黃金數十倍,堪稱「行走的財富」。
而田黃石與印章的「綁定」,更讓其價值翻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印章是「權力與身份」的象徵,從古代帝王的玉璽,到文人雅士的�����閑章,印章始終承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用田黃石制印,既是對材質的最高禮遇,也是對文化的極致傳承 —— 這方楊玉璇制鈕方章,正是將「石之尊」與「印之貴」完美融合,成為收藏界夢寐以求的「雙絕珍品」。
二、太獅少獅:鈕飾裡的「傳承密碼」
印鈕,是印章頂部的裝飾,看似小巧,卻是印章的「靈魂」。這方方章的印鈕,以「太獅少獅」為題材,堪稱「寓意與工藝的雙重巔峰」。「太獅少獅」諧音「太師少師」,「太師」「少師」均為古代朝廷重臣,象徵著「官運亨通、代代相傳」,是傳統紋飾中極具吉祥寓意的題材,尤其受官宦與文人喜愛。
楊玉璇在塑造「太獅少獅」時,盡顯「寫實派」大師的功力。印鈕上,雄獅(太獅)昂首挺立,鬃毛濃密,以「圓雕」技法層層雕琢,每一縷毛髮都根根分明,順著獅子的體態自然垂落,宛如隨風飄動;獅子的雙眼以「陰刻」手法點睛,目光炯炯,透著威嚴與沉穩;前爪微微抬起,似在守護身旁的幼獅(少獅)。幼獅則依偎在雄獅身側,昂首張望,神態活潑俏皮,與雄獅的威嚴形成鮮明對比,卻又在姿態上相互呼應,盡顯「父子情深」的溫情。
更令人稱奇的是,楊玉璇巧妙利用了田黃石的「天然色澤」。他將石色較深的部分雕刻成雄獅的鬃毛,凸顯其厚重感;用色澤溫潤的部分塑造幼獅的身躯,展現其靈動;甚至在獅子的眼部、爪部留下淡淡的石皮,讓整個造型更顯自然逼真。這種「因石制宜、俏色巧雕」的手法,讓田黃石的天然之美與「太獅少獅」的文化寓意融為一體,既有視覺衝擊力,又耐人尋味 —— 彷彿這兩隻獅子不是人工雕刻,而是從田黃石中「天然生長」出來的。
三、玉璇之技:「鈕雕第一人」的匠心獨運
這方印章的價值,一半在田黃,一半在「楊玉璇」三個字。楊玉璇(又名楊璣),是明末清初最頂級的雕刻大師,尤其擅長印鈕雕刻,被譽為「鈕雕第一人」。他的作品兼具「寫實與寫意」,既能將鳥獸的形態刻畫得栩栩如生,又能通過細節傳遞出深厚的文化韻味,對後世印鈕雕刻影響深遠。
楊玉璇雕刻這方太獅少獅鈕方章時,展現出三大「絕技」。其一,「刀法精準」。他所用的刻刀細如針尖,卻能在堅硬的田黃石上「游刃有餘」:雕刻雄獅鬃毛時,用「絲雕」技法,一刀一刀刻出毛髮的層次感,既不破壞石面的整體性,又讓鬃毛顯得蓬鬆自然;塑造獅子的肌肉線條時,用「圓雕」與「浮雕」結合,讓獅子的體態飽滿有力,充滿動感。其二,「比例精妙」。印鈕的大小與方章的長寬高完美適配,獅子的體型既不會因過大而顯得臃腫,也不會因過小而顯得單薄,整體呈現出「穩重大氣」的視覺效果。其三,「神態傳神」。楊玉璇不僅注重獅子的外形刻畫,更著力於「神態塑造」—— 雄獅的威嚴、幼獅的靈動,都通過眼神、姿態的細微處理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冰冷的石頭擁有了「情感與生命力」。
據史料記載,楊玉璇的作品在當時便備受追捧,連康熙、乾隆兩位帝王都對其青睞有加,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都以擁有一方楊玉璇制鈕印章為榮。如今,楊玉璇的存世作品不足百件,且多為博物館館藏,流通於市場的田黃石印鈕更是鳳毛麟角,這方太獅少獅鈕方章便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品。
四、成交案例:拍賣場上的「石中傳奇」
憑藉著「田黃石 + 楊玉璇 + 太獅少獅」的「黃金組合」,這方方章每次出現在拍賣場,都會引發激烈競價,屢屢刷新田黃石印章的成交紀錄,成為收藏界的「流量擔當」。
2020 年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藝術品」專場中,一方楊玉璇制壽山田黃石太獅少獅鈕方章(印面刻「臣心如水」四字,邊款刻「玉璇為舜舉先生制」)震撼亮相。該方章重約 123 克,田黃石質地純淨,色澤均勻,印鈕上太獅少獅造型生動,刀法精湛,經專家鑑定為楊玉璇成熟期的代表作。當時估價為 2800-3800 萬港元,開拍後,現場與線上藏家展開「拉鋸戰」,舉牌次數超 50 次,最終以 6265 萬港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高達 7110 萬港元,創下楊玉璇制鈕印章的成交新高,也讓田黃石「石中帝王」的地位更加穩固。
無獨有偶,2023 年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古董珍玩夜場」中,一方清早期楊玉璇風格壽山田黃石太獅少獅鈕方章(重約 89 克,無明確款識,但工藝與楊玉璇風格高度契合)也備受關注。該方章田黃石色澤溫潤,印鈕雕刻精細,雖非楊玉璇親制,但盡顯「玉璇派」的雕刻精髓。最終,該方章以 1840 萬元人民幣成交,展現出「楊玉璇風格」田黃石印章的強勁收藏勢頭。
業內專家分析,田黃石印章的收藏價值主要取決於「材質、工藝、名家、題材」四大要素:材質上,重量越大、色澤越純、無裂無格的田黃石價值越高;工藝上,雕刻大師的作品遠勝普通工匠;名家方面,楊玉璇、周尚均、潘玉茂等「鈕雕大家」的作品是市場熱點;題材上,「太獅少獅」「龍鳳呈祥」等吉祥題材更受藏家青睞。而這方楊玉璇制太獅少獅鈕方章,恰好集齊了四大「加分項」,其高價成交也就不足為奇了。
五、文脈永續:方寸石章裡的文化傳承
如今,這方楊玉璇制壽山田黃石太獅少獅鈕方章早已超越「印章」的實用功能,成為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它所蘊含的「三重文化密碼」,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一是「材質文化」,田黃石的稀缺與珍貴,讓我們看到古人對「自然之美」的敬畏與追求;二是「工藝文化」,楊玉璇的雕刻技藝,展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三是「寓意文化」,「太狮少狮」所象徵的「傳承與責任」,依然是當代人珍視的價值觀。
在當下的收藏市場,田黃石印章的熱度持續攀升,不僅因為其「保值增值」的屬性,更因為它是「可觸摸的文化」—— 當我們摩挲著這方方章溫潤的石面,看著印鈕上生動的獅子,彷彿能與數百年前的楊玉璇隔空對話,感受他刻刀下的匠心與情懷。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收藏家開始關注田黃石印章,他們不僅看重其收藏價值,更著迷於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魅力,這也讓「石中帝王」的文脈得以永續傳承。
從壽山的田坑中被發現,到楊玉璇的刻刀下綻放光彩,再到拍賣場上的萬眾矚目,這方太獅少獅鈕方章的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新生」的縮影。它以方寸之石,承載著千年的審美與智慧,告訴我們:真正的珍寶,不僅是材質的稀有、工藝的精湛,更是其中蘊含的文化力量 —— 這種力量,能跨越時空,讓每一代人都為之傾倒、為之傳承 。
聯繫人:多祿泰鄒生
Tel/Whats app:+852 51425289
email: dcy8758@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