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回溯至清代雍正年間,宮廷禦窯廠正處於制瓷技藝的巔峰時期。雍正帝對瓷器的審美極其苛刻,從器型設計到紋飾繪制,皆力求精細雅致,而這件青花九龍鬧海圖天球瓶,便是當時禦窯工藝與帝王審美的完美融合,堪稱「青花瓷器中的王者之器」。
器型莊嚴,蘊含天圓地方之義

此天球瓶器型碩大飽滿,頸部修長纖細,腹部圓渾如球,底足穩重敦實,通體線條流暢圓潤,頗具「天圓地方」的傳統哲思。相較於明代天球瓶的粗獷雄渾,雍正朝的天球瓶更添一份秀雅玲瓏,胎質細膩堅密,胎骨輕薄卻不顯羸弱,觸之如玉般溫潤,足見當時制胎技藝已臻爐火純青之境。瓶身施白釉,釉色瑩潔如雪,瑩潤透亮,為青花紋飾提供了極佳的襯托,形成「白如凝脂,青如翠羽」的絕妙效果。
青花絢麗,摹寫龍騰海波之勢

瓶身主飾「九龍鬧海」紋,九條巨龍身姿各異,或騰躍於波濤之上,或潛伏於雲霧之間,或張口噴珠,或擺尾揚鱗,神態威嚴雄猛,生動逼真。繪制者以「分水皴」技法表現青花深淺層次,龍身鱗片以濃青勾勒,邊緣漸褪為淡藍,層次分明如立體;波濤則以輕靈筆觸繪就,浪花翻涌間穿插雲紋,青藍色調隨水波流動變化,仿佛能聽見海浪奔騰之聲,見證龍族騰躍之勢。
雍正朝青花用料講究,多採用「浙料」與「珠明料」配製,色澤濃艷而不艷俗,明快而不淺薄,此瓶青花正是典型代表 —— 近觀色濃如墨,遠望翠藍似寶,在光線下更顯瑩潤光澤,無愧「青花之冠」的美譽。
帝王寓意,承載盛世之願

「九龍」在傳統文化中象徵帝王權威與天數之極,雍正帝以勤勉治世著稱,此瓶既體現其對宮廷器物的至高要求,更蘊含「四海歸一,天下太平」的治世願景。據文獻記載,雍正朝禦窯燒制嚴格,每一件器物需經「畫樣、制坯、上釉、燒造」等數十道工序,稍有瑕疵便毀棄重燒,存世完好的雍正青花天球瓶可謂鳳毛麟角,尤以此類「九龍鬧海」題材最為珍貴。
拍場傳奇,見證萬金之價
這類雍正御窯重器的珍貴性,在全球頂級拍賣場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印證。2025 年 5 月佳士得香港春拍「靛藍若化」專場中,一件同類型清雍正青花九龍鬧海圖天球瓶以 7467.5 萬港元高價成交,該瓶高 51.5 厘米,通體繪九龍翻騰於火云之間,因屬市場流通孤品,引發多輪激烈競價,最終成交價格远超預期。
即便非「九龍鬧海」題材,雍正青花天球瓶同樣是拍場「硬通貨」。2019 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雍正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經近半小時競價後以 1.472 億元人民幣成交,不僅成為「市場最貴天球瓶」,更摘得「中國內地最貴陶瓷」桂冠。這件由唐英督燒的珍品,僅繪單龍卻價值連城,側面印證了雍正天球瓶「一器難求」的收藏地位。而 2024 年多祿溙秋拍中,一件清雍正青花如意折枝花果纹天球瓶,僅預估价便達 1200 萬至 2500 萬港元,足見市場對其穩定的價值認可。
拍賣專家指出,雍正天球瓶的高價邏輯在於「三重稀缺性」:其一,雍正朝僅十三年,御窯燒制量本就稀少;其二,天球瓶器型碩大,燒造難度極高,成品率不足三成;其三,「龍紋」尤其是「九龍」題材,因屬帝王專用紋飾,存世量遠少於花卉紋飾器物。2025 年佳士得那件九龍鬧海天球瓶能成為當季標王,正因其完美契合這三重稀缺屬性。
如今,這件青花九龍鬧海圖天球瓶不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與一份流動的資產 —— 它承載著雍正朝的制瓷輝煌,凝聚著古代工匠的智慧匠心,更以拍場上屢創佳績的表現,印證著其跨越時代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分量。無論置於博物館展柜,還是藏於私人珍藏,它始終以沉穩的器型、絢麗的青花、雄渾的龍紋,向世人訴說著清代禦窯的絕世風華與不滅的市場魅力。
聯繫人:多祿溙鄒生
Tel/Whats app:+852 51425289
email: dcy8758@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