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玉文化沉澱蘊涵了深厚的炎黃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器為載體的玉文化,深刻地反映和影響了中國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並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收藏和鑑別古玉璧,一定要切實掌握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風格特徵。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件極為罕見的國之重器 —— 漢代四靈人物出廓璧。

台湾张先生带来的这件出廓璧,包浆自然,颜色深黄优雅,玉璧纹饰超出玉璧的轮廓因此称为出廓璧。外环大玉璧上雕刻四灵兽,环绕整个玉璧,象征镇守四方,万物祥和。内环小玉璧篆刻谷纹,俗称蝌蚪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
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汉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玉璧上雕刻美女翩翩起舞,淡红色的朱砂沁为点睛之笔。美女两旁两只神兽守护,淡淡的水银沁韵味十足。如此制作精美,造型独特的出廓璧,历经沧桑能完整保存至现在实属不易,价值不可估量。
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周礼》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器”、“六瑞”。实际上玉礼器出现相当早。良渚文化中就出现大量玉琮、玉璧,数量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后来的历朝历代只能望其项背。

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於距今約 5、6 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玉璧的應用範圍也極為廣泛,既是權力等級的標誌,也可用於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同時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或信物。
新石器時代的玉璧因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規整,或外圍不圓,或厚薄不均勻,壁面不平,或留有切割痕,或兩面寬度不一致,或穿孔打偏,孔邊有斜坡。紅山文化玉璧肉的邊緣呈薄刃狀,天然沁較輕,沁色也較少,僅有紅褐色、水鏽和灰黑等色;良渚文化玉璧外緣薄,內緣厚,沁色多為霧狀的灰白色。這一時期的玉質一般是青玉、綠玉、灰白玉、淡黃玉,特徵大多是素面無紋,打磨較光亮。
商周時期為玉璧的發展時期,為貴族專用禮器。這時期的玉璧尺寸小於新石器時代,均為圓形,壁面平滑,內外緣厚度相當,外緣邊棱為圓角,兩面對鑽打的孔一般都很規整。商代玉璧多素面無紋;西周大壁無紋,小壁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題材主要是龍、鳳、鳥紋。常用一寬陰線與一細陰線相結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紋飾,寬陰線斜挖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弧線較多,線條自然流暢,動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為新疆青、碧、白玉及南陽玉、岫岩玉。

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多采用新疆青、白、碧玉。佩带的壁直径一般在10厘米以内。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25厘米之间。
春秋壁壁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战国壁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留传统谷纹。
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这时期出现了出廓玉璧等创新制作,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刀工锋利挺拔,刀痕较深,转角尖锐。谷纹乳突饱满匀称,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
到了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随之出现。玉璧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谷钉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够,谷尾呈圆脊形,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

元代玉璧多仿唐代,小型居多,大壁少,主要供佩戴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壁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无规律。壁面雕动物的,动物具有元代工艺的风格特征。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有出廓现象,镂雕也不乏精美之作。
明代玉璧数量较前三代为多。多选用青、白玉,也有少量碧玉。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不少谷纹和云纹。乳钉纹颗粒圆而大,略扁,往往留有管形钻套钻的痕迹。明代玉璧主要为佩戴之用。刻工比较随便、粗犷。
清代玉璧小型较多,壁身较厚,穿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壁。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这一时期无论朝廷、官方、民间,都很流行系壁。乾隆时仿古玉璧逼真,而且十分精美。到了清晚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雕琢没有章法,只求形似,不求工精,工艺水品大大下降。
此块玉璧为汉代四灵人物出廓玉璧,年代悠久,雕工精美。如此之大的玉璧本不多见,且完整保存至今,极为难得。是收藏的不二佳品。
聯繫人:多祿泰鄒生
Tel/Whats app:+852 51425289
email: dcy8758@gmail.com





